网络请求报 Invalid Header Error(无效的报头错误)是由请求的报头格式不正确引起的,具体原因可能是请求的报头信息不完整或者格式不规范所导致。下面我们将提供两种常见的解决办法。
网络请求报 "Invalid Header Error"(无效的报头错误)是由请求的报头格式不正确引起的,具体原因可能是请求的报头信息不完整或者格式不规范所导致。下面我们将提供两种常见的解决办法。
1.调整请求头的格式
由于请求头的格式不规范或者不完整,可以尝试调整请求头的格式,具体的方法是在请求头中添加或修改报头信息,比如验证 token 是否正确或者增加标准报头信息。
下面给出实例代码来进行说明:
import requests
url = 'http://www.example.com'
header = {
'User-Agent': 'Mozilla/5.0 (Windows NT 6.1; WOW64; rv:58.0) Gecko/20100101 Firefox/58.0',
'Content-Type': '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',
'Authorization': 'token xxxxxxxx'
}
response = requests.get(url, headers=header)
以上代码中,我们指定了请求头信息和相对应的值,并将其传递给 requests.get() 方法中以进行网络请求。请注意在修改或添加请求头时需要遵守 HTTP 请求头的规范,否则服务器可能会拒绝你的请求。
2.检查程序中是否有非 ASCII 字符
如果程序中包含非 ASCII 字符,则会引起 "Invalid Header Error" 的问题。此时可以使用 Unicode 编码来避免问题。
以下是使用 Python 中的 Unicode 编码解决问题的示例代码:
import requests
url = 'http://www.example.com'
header = {
u'User-Agent': u'Mozilla/5.0 (Windows NT 6.1; WOW64; rv:58.0) Gecko/20100101 Firefox/58.0',
u'Content-Type': u'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',
u'Authorization': u'token xxxxxxxx'
}
response = requests.get(url, headers=header)
以上代码将所有请求头信息都转换为 Unicode 编码,可以避免出现非 ASCII 字符的问题。
综上所述,当出现 "Invalid Header Error" 的问题时,需要首先检查请求头的格式是否规范。如果仍然无法解决问题,考虑是否在程序中包含了非 ASCII 字符,如果存在,使用 Unicode 编码即可解决问题。
本文标题为:http请求报错:Invalid Header Error的原因和解决办法


基础教程推荐
- Windows Server 2022 安装体验与功能对比 2022-11-26
- 一台虚拟机基于docker搭建大数据HDP集群的思路详解 2022-12-28
- CentOS7中使用iptables 2023-09-24
- apache web页面的rsync同步 2023-09-11
- http请求报错:SSL Certificate Expired Error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2023-12-04
- http请求报错:Redirect Error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2023-12-04
- 彻底掌握IIS6.0功能及应用详解图文教程一第1/2页 2022-09-01
- 详解Nginx 虚拟主机配置的三种方式(基于IP) 2024-03-14
- nginx关闭/重启/启动的操作方法 2024-03-18
- Nginx搭建负载均衡集群的实现 2024-03-16